目前分類:茶典故篇 (2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春茶與春茗

春茶是指春季採製的茶。春茗,早在清朝期間就已經出現,係「借春之機,以茗會友」,又稱春酒、新年會,是在春節後,與親友相聚品茶用點心或聚餐的意思。除了與朋友相聚外,企業、單位、團體的團年飯也叫春茗。所以,春節後請朋友茶聚,一般都說「喝春茶」是不正確的,應說「喝春茗」才對。

註:喝春茶是品茶香,喝春茗是嚐美食;各有不同的美好,您要那一個呢?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看茶.奉茶...

問:最近看「三國」連續劇,劇中人對話中出現看茶、奉茶、拜茶之語,但不知此三

        語用法有何不同?

答:古代封建社會,重視長幼有別、尊卑有序,因此同為請人喝茶的敬詞,卻有三種

        用語:即「看茶」係用於同輩與下輩〔明祝枝山《首夏山中行吟》詩有:山僧過

        嶺看茶老,村女當壚煮酒香〕;「奉茶」乃用於一般長輩〔清曹雪芹《紅樓夢》

        曾述賈母帶劉姥姥參觀大觀園,到了妙玉的櫳翠庵,妙玉奉茶,賈母說她不吃六

        安茶,妙玉說知道,這是老君眉;至於「拜茶」,則為對特別恭敬之人,如

        高官或尊崇之長輩之用語〔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有:請先生方丈拜茶

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茶頭

茶頭原是指在佛像前獻茶或煮茶待客之役僧,後來對茶館、賭場中沏茶抹桌之工役,亦稱為茶頭。簡言之,是指專職泡茶、供茶的工役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扣手

別人倒茶時,有人把食指與中指彎曲,輕輕在桌上叩幾下,這是什麼意思?這是表示感謝之意,此禮是從古時中國的叩頭禮演化而來的,叩指即代表叩頭。據說是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時,到一家茶樓喝茶,當地知府得知後,也只好微服到該茶樓去侍候,乾隆皇帝心知肚明,也不去揭穿,他提起茶壺給這位知府倒茶,知府一時慌了手腳,不知如何是好,又不好跪在地上來個謝主隆恩,後來靈機一動,彎起食指、中指與無名指,在桌面上輕叩三下,權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。於是這一習俗就這麼流傳下來,每當主人倒茶之際,客人即以叩手禮表示感謝。早先的叩指禮是比較講究的,必須三指彎曲,隨著時間的推移,現已逐漸演化為用用食指、中指或者食指單指叩幾下即可,以示謝忱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茶禪一味

「茶禪一味」是日本茶道的核心,因此有人認為此語是出自日本,其實錯了。「茶禪一味」源出中國大陸湖南省石門縣的夾山寺,夾山寺又稱靈泉禪寺。宋代時期,靈泉禪寺住持圓悟克勤禪師,他潛心研習禪與茶的關係,曾揮筆寫下了「茶禪一味」四個字墨寶,贈送給來華學佛的日本弟子。據日本學者村井康彥在《茶的文化史》中說:「跟隨一休大師參禪的村田珠光(日本茶道的開山祖)得到了圓悟克勤的墨蹟,並運用於茶室中,這便是「墨蹟開山」典故的由來…」。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ul 14 Sat 2012 14:41
  • 無為

無為

無為是老子哲理中的重要概念,指的並非不求有所作為,而是說凡事要「順天之時,隨地之性,因人之心」,亦即是「心不著相」「心不執著」作為。語出道德經三十七章:「道常無為,而無所不為」。茶藝將「無為」引入,主要是強調泡茶的作為要「自然無為」,亦即不要過於刻意去規範,那是「匠斧味」不合「無為」意境,而是要「無所為,而無不為」,一任自然作為,那才是大美、真美,是美在不言中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ul 14 Sat 2012 14:40
  • 貴柔

貴柔

所謂「貴柔」,是指為人處世當以柔為貴。此乃老子處世哲學,他說:「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道德經七十八章〕意即說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,但任何攻堅克強者都不能勝過水。茶藝將「貴柔」引入,主要是運用於泡茶手法,心要靜手要柔,泡茶才能產生美感。柔,就像一溪流水,亦似一陣微風,帶給人們如詩如畫的美意,茶藝有了它,有助於進入更美的境界。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ul 01 Sun 2012 11:57
  • 坐忘

坐忘

莊子的哲學用語,語出《莊子·大宗師》:「墮肢體,黜聰明,離形法知,同於大通,此謂坐忘。」指靜坐而忘掉一切物我的存在之意。茶藝將「坐忘」引為其修行的一種方法,亦即一種喝茶的心態,忘掉一切名利、一切悲哀,而樂在喝茶中。再說明白一點,就是喝茶要做到心如止水,這時候您就能達到「澄心味象」「契合自然」「心納萬物」的精神狀態,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靜、恬淡、空寂、無為,使自己的心靈隨茶香彌漫,仿佛自己與宇宙融合,昇華到「悟我」的境界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 • Jul 01 Sun 2012 11:56
  • 心齋

心齋

莊子的哲學用語。語出《莊子·人間世》:「唯道虛集。虛者,心齋也。」指虛空的心境,亦即超越功利的審美心境與審美態度之意茶藝將「心齋」引為其修行的一種方法,亦即專心一念於泡茶,以便進入虛無境界。再說明白一點,就是心念專一,排除干擾,最後您的泡茶境界就能不知不覺地進入虛無境界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期一會

「一期」表示人的一生,「一會」則意味僅有一次的相會。原是日本茶道的用語,現為各國茶藝普遍引用。融入茶會活動裏,就是要參加茶會的人們,內心都能湧現出一種「難得一見、當下珍惜」之感。為此作為主人者,當應盡心招待客人不可有半點馬虎,而作為客人者,亦應如參加難得盛會一般做好充分準備而參加。人生每個瞬間都不能重複,茶會亦如此。「一期一會」提醒茶人要珍惜每一個茶會,要認真全心全力的參加,不可漫不經心或輕忽而參加,因為這也可能是您一生中僅有一次的相會茶會。

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老舍茶館

蓋碗茶盛於清代貴族、宮廷、皇室,如今在四川成都、雲南昆明等地,已成為當地茶館飲茶場所的一種傳統飲茶方法。茶蓋稱「天」、茶碗稱「人」、碗托稱「地」,所謂「一手在握,天地人合一」。一般人在茶館使用茶蓋,已形成一種特殊文化:

蓋5  

 茶客的蓋碗,天地人合一,即表示不要打擾,跑堂就不會前來

蓋1  

茶客的蓋碗要加添熱水,只要將茶蓋揭起擺放一邊,跑堂就會來加熱水。

蓋2  

茶客暫時離開一下,在茶蓋上放小物如瓜子等,跑堂就明白不會將蓋碗收走。

蓋3    

茶客喝夠不喝了,將茶蓋朝天放置於茶碗上,跑堂就知道可以將蓋碗收走了。

蓋4  

茶客今天喝茶對茶館極不滿意,茶蓋、茶碗、碗託拆散一字擺開,走堂與老闆就會立刻上前問原因陪不是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辨水

陸羽「茶經」說:「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。」而陸羽本人就是辨水高手。據說唐代宗時,李季卿被派到湖州作刺史,途中遇見陸羽,就請他一起上船作客,揚子江支流南零水是名水之一,李季卿派屬下去取南零水來煮茶。水運到,陸羽取一杓即說:水是江水,卻不是南零水,像是江邊水。」那個屬下急忙分辯說:「我駕船親自去南零取的水,有許多人可作證。」陸羽不和他爭辯,繼續舀水,到了一半,忽然停止說:「到這裡為止,下面的水才是南零水。」那個屬下大吃一驚,最後承認是途中水溢出剩下半桶,只好用岸邊的江水添滿。李季卿大為佩服陸羽的辨水能力。此軼事記載於張又新「煎茶水記」中,不知是真是假,姑妄聽之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Apr 19 Thu 2012 16:09
  • 鬥茶

鬥茶

鬥茶源於唐,而盛於宋。唐代叫「茗戰」,宋代則稱「鬥茶」,亦即比賽茶的高低優劣之意。鬥茶在宋代是一種風氣,參加「點茶」鬥茶的人,要各攜帶茶葉與用水,泡好後由評審輪流品嚐,以決勝負。其中,湯色以純白為上、湯花以水痕出現晚者為勝。有名的「蘇蔡鬥茶」,據記載,蔡襄用的茶葉是名種、水是惠山泉水,而蘇東坡的茶葉較劣、水是天台山的竹瀝水,不知誰擔任評判,結果是蔡襄輸了。蔡著有「茶錄」一書,他的煮茶技術決不弱於蘇東坡,為何會屈居下風?令人不得其解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茶陣

什麼是洪門茶陣?乃洪門兄弟用以連絡同志、傳遞訊息的暗號隱語〔試探、求援、鬥法等〕只要一隻茶壺、數只茶杯,即能幻化出不同的陣形。該茶陣分成三階段:布陣、破陣、吟詩。第一階段「布陣」,將茶陣擺出。第二階段「破陣」,由對方破解,通常經由茶杯的移動、茶水的傾倒以達到破陣的效果;如果對方能夠破陣,就可能是洪門兄弟。第三階段的「吟詩」,則是在破陣以後,由破陣一方吟出所破茶陣的對應詩句,達到雙重確認身份的效果。玆舉二陣例如下:


木楊陣(試探用)

布陣:茶壺與一茶杯放置茶盤中,而另一茶杯則置於盤外,用以試探是否為洪門兄弟。

壺1          

破陣:將盤外茶杯移入盤中,再捧起相請。

壺2    

詩曰:木楊城內是乾坤,義氣全憑一點洪;今日義兄來考問,莫把洪英當外人。

         〔洪門入會跪拜的堂稱為「木楊城」。「洪英」原名殷洪盛,乃洪門始祖〕


單刀獨馬陣(求救用)

布陣:一茶壺一茶杯,壺口對杯。

壺3    

破陣:能救助對方者,即飲其茶;不能救者,棄其茶再傾茶飲之。

詩曰:單刀獨馬走天涯,受盡塵埃到此來;變化金龍逢太吉,保主登基坐禪台。

         〔「禪台」為古代皇帝祭天的壇台〕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陸羽

陸羽,字鴻漸,生於唐玄中二十一年〔公元733804,復州竟陵人(今湖北省天門市)傳說陸羽為棄嬰,係竟陵「龍蓋寺」智積禪師在古雁橋下所拾獲,自幼智積禪師教他學文識字、誦經煮茶。但陸羽志不在佛,不願削髮為僧,乃於12歲時逃離寺院,到處流浪,曾入戲班子演丑角,後從鄒氏夫子讀書,研習儒學七年,但因其對煮茶烹茗有濃厚興趣,遂於21歲時踏訪各地考察茶葉,蒐集第一手資料,並與顏真卿、皎然、李冶、孟郊、張志和、劉長卿等名士高僧交密,品茶論茗,前後歷經十餘年,終於寫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學研究著作「茶經」〔詳見「茶歷史篇」中之《最早的茶書》」〕陸羽72歲時病逝於湖州青塘別業,因其對茶藝有卓越貢獻,世人尊奉為「茶神」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盧仝1

盧仝,生於中唐時期(約795835),唐代詩人,早年隱少室山,自號玉川子。他家境貧困,僅破屋數間,但刻苦讀書,博覽經史,工詩精文,卻不願仕進。他於唐文宗大和九年的「甘露之變」時,莫名其妙被殺身亡。原由為:唐文宗與宰相王涯謀誅宦官失敗,當日盧仝恰巧在宰相王涯家作客喝茶,被誤認為同黨,與王同時被殺。盧仝因好茶成癖,從早到晚,除了吟詩就是喝茶,乃被人稱為「茶痴」,其所作「七碗茶詩」〔詳見「茶詩文篇」中之《盧仝七碗茶詩》〕,至今傳頌千古。

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茶托子

茶托子是何物?是古代承托茶碗的一種用具。該茶托子相傳是唐德宗建中年間780783年)由西川節度使崔寧之女發明的。因為原來的茶碗沒有襯底,常常燙著手指,於是崔寧之女就巧思發明了木盤子來承托茶碗,並設法用蠟將木盤中央環上一圈,使茶碗便於固定,後來再改用漆環來代替蠟環,人人稱便。到後世一再改良,乃形成今人所用的「杯托」。亦即杯托的前身就是茶托子。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茶博士

「茶博士」一詞,最早見於唐代封演《封氏聞見記》,稱御史李季卿宣慰江南,請陸羽煮茶,表演完畢,即「取錢三十文,酬煎茶博士」。因此,後來對懂得烹茶技藝的人都被尊稱為「茶博士」。而今日所謂「茶博士」,多係指泡茶師傅而言,可別誤會是取得茶博士學位之人喔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端茶送客

清代官場中有一個不成文的俗規,即在拜謁上司或長者的場合,僕人獻上的蓋碗茶照例不能取飲,若貿然取飲,便視為無禮。若主人端茶欲喝,意為下了逐客令,客人得馬上告辭,這就叫做「端茶送客」。據傳當年國父孫中山先生上書李鴻章萬言書後,曾經北上晉見李鴻章,兩人晤面,因為意見南轅北轍,加上語言的隔閡,不到片刻時間,李鴻章便來了一個「端茶送客」的飲茶動作,將國父送出官邸,此後國父才決心革滿清的命哩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以茶代  

 「三國志」吳志韋曜傳記載:「孫皓每飲群臣酒,以七升為限,韋曜飲不過二升,或為裁減,或賜茶荈以當酒」。文中的孫皓即三國時代東吳的第四代君主,而韋曜乃東吳臣子。也就是說,吳王孫皓每次大宴群臣,座客者至少得飲酒七升,但有位叫韋曜的臣子酒量不過二升,孫皓對他特別優待,允許他少喝或賜茶以代酒。這是最早的以茶代酒的故事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