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壺盅杯篇 (3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0賞壺-1  

「東坡提梁壺」是宋代蘇東坡發明的嗎?那是民間傳說,史料並無記載。那麼現今

出現的「東坡提梁壺」型制,又是誰創制的呢?是在1932年,當時國民政府為參加

百年一度的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展品展示問題,宜興職校校長(陶校前身,紫砂職業

教育創始人)王世傑,多次邀集宜興陶業名家出謀策劃,座談會期間,有人提起

「東坡提梁壺」的傳說,王世傑很感興趣,認為這是絕好題材,於是乃組織紫砂藝

人、各陶器廠提供提梁壺款式的壺樣,幾經研究,並參考清代任伯年刻花三叉提梁

壺圖樣(即左圖),最後設計出初步圖稿,正式定名為「東坡提梁壺」,並將圖稿

分發各紫砂業界聘請藝人製作。其中民初製壺名家汪寶根所製「東坡提梁壺」入選

(即右圖),參加美國芝加哥世界工藝博覽會獲得優秀獎章。所以,現今流行的

「東坡提梁壺」型制,是王世傑創始的..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上面两件宋代鷓鴣斑茶盞,左圖為日本大板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所收藏,右圖為日

本嘉美術館所收藏。何謂「鷓鴣斑」呢?即指其釉面花紋為斑點狀,類似鷓鴣鳥胸

部羽毛的黑底白點,故得名;另其釉面花紋亦似水面上飄浮的油珠,故日人則稱為

油滴盞。不管稱為鷓鴣斑茶盞或油滴茶盞,因其成品極少,非常珍貴。其原因是它

的製作難度極大,溫度要控制得宜,獨特的白色釉漿,在高溫下聚合兩兩相靠,卻

又不能溶為一體,難度極高,成功率偏低。但一經繞成,則美幻無窮。若以放大鏡

觀察,那生成的千萬個白色斑紋,每一枚都是一幅絕妙的空山皓月圖,也是一朵朵

心蓮,湛然如如無住無我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上圖為宋代建窯「兔毫茶碗」。所謂「兔毫」,指碗面內外釉層中透露出均勻細密

的筋脈,形狀像兔子身上的毫毛而得名。它的主要特徵是:毫毛上部密集突出釉

面、下部稀疏沉在釉中,而整體畫面,有如宇宙大爆炸的初始狀態,毫毛由中心點

逐一向外擴射,無始無終,奇妙萬千。按其釉色不同,又可分為「金兔毫」(左圖)

「銀兔毫」(中圖)和「藍兔毫」(右圖)。但日本人覺得「兔毫茶碗」毫毛走

向,像稻穗上的芒一樣,所以稱為「禾目天目」。不管如何稱呼,不變的是:宋代

這種鬼斧神工的技藝,讓人嘆為觀止。

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上兩圖為宋代吉州窯「木葉茶盞」,吉州窯位於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。該茶盞的紋

飾是如何形成的?有其中一說為,製作時以天然樹葉為標本,先將葉子進行腐蝕處

理,去掉葉衣,再把它貼在成型的胎體上,然後施黑釉高溫燒製。燒成後葉形及莖

脈在黑釉的映襯下,清晰可見。這種茶盞,若注入清水觀之,有如一片天然茶葉飄

蕩在黑色的茶湯中,親切悅目,寧靜而素雅。此工藝是誰創始的?已無從考證,是

歷史留給我們的千古之謎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上圖為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收藏的宋代建窯茶碗,日人稱為「曜變天目

茶碗」,據傳為德川家康輾轉留傳下來的茶碗。「建窯」遺址位於福建省建陽

市水吉鎮,所謂「曜變」,它的主要特徵是:圓環狀的斑點周圍有一層干涉

膜,在陽光照射下會呈現出藍、黃、紫等不同色彩,並隨觀賞角度而變,萬化

之奇妙,非言語所能描述。日本人形容為「碗中宇宙」,謂彷彿夜晚看到的星

空,大千變幻無窮,七彩毫光齊運轉之狀況。可惜宋代滅亡後,這種曜變的精

彩工藝,已失傳了。...

註:「天目碗」一詞,緣因宋代一批日本僧侶自我國浙江天目山佛寺留學返國,帶回天目山

購得的茶碗,當時泛稱為天目碗,後演變為擴充解釋,凡屬黑色及柿色鐵質釉茶碗,均稱為

天目碗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3賞茶器 -飲茶器  

上圖左為浙江省寧波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唐代「越窯青瓷荷葉帶托茶碗」:越窯中心

在浙江餘姚。此茶碗碗口五曲荷花形,腹部弧形壓印五條棱線,碗托四邊微微捲

起,釉色青翠,瑩潤欲滴宛若一片風中的荷葉托著一朵盛開的荷花,其質地、造

型、釉色皆美。上圖右為陝西法門寺出土的唐代「秘色瓷花口碗」:據專家考證,

此茶碗即越窯最著名的「秘色瓷」,雖碗面色彩、紋飾年久失真,但遐不掩瑜

而「秘色」之說,千年來缺乏實物支撐,直至法門寺茶器出土,從「物帳」記載研

究,才解開了這個謎。但「秘色」亦有兩說,其一廣義說,謂越窯瓷釉藥係「秘

方」,不外傳,故稱越窯青瓷為「秘色瓷」;其二狹義說,謂越窯青瓷中的精品,

才能稱為「秘色瓷」。何者為對,有待後人繼續考證了…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3賞茶器 -煮茶  

左圖為五代出土兩件一套的瓷製「煮茶器」,包括風爐與茶鍋〔古稱鍑〕;右下圖

則為唐代出土銀製茶鍋。唐代流行煮茶法,風爐用為燒炭火、茶鍋用來煮末茶之

用。《茶經》云:「風爐,以銅鐵鑄。」又云:「鍑,以生鐵為之…方其耳…洪州

以瓷為之,萊州以石為之…用銀為之至潔。」文獻與出土實物相對比,大致無差

别,讓我們在千年後的今天,有緣又看到了唐代煮茶的盛事。…

說明:

1.洪洲為中國古代重要青瓷窯場,窯址分佈在現江西省豐城市一帶,此地唐代屬洪州,故稱洪州

萊州則位於山東東北部,其石材種類甚多,質地细腻,有「中國石都」之稱。

2.唐代風爐迄今尚無出土實物,但從上圖五代出土風爐,亦可窺見其型制一般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3賞茶器 -茶碾  

左圖為唐代長沙窯沉船「茶碾」,右圖則為法門寺地宮「茶碾」。所謂「茶碾」,

是由碾槽、碾輪合組的統稱,其功能為將餅茶、團茶碾成碎末,碾輪均為圓形,中

有圓孔或方孔,即《茶經》中描述的「軸中方而執圓」;碾槽呈長條形,有凹槽,

即《茶經》中描述的「為臼內圓而外方,內圓備於運行也」。(唐代長沙窯沉船茶

器,乃乃係1998年德國打撈公司,於印尼附近海域打撈一艘9世紀的「黑石號」沉

船,所發現的大批唐代長沙窯(著名瓷窯,位於長沙市望城縣銅官至石渚湖一帶)

茶器。長沙窯的民用茶器與1987年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皇家金銀茶器,正好相對應,

可為後世研究唐代茶文化提供一套難得的參考佐證。)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Dec 29 Tue 2015 16:35
  • 開壺

a開壺  

何謂「開壺」?是指新買回來的陶壺,要進行一系列衛生的處理,叫做「開壺」:

用菜瓜布將壺內外洗刷(去除壺身水蠟及壺壁殘餘的砂粒)、再置於鍋子內以熱水

浸泡或煮沸數次(清潔作用),晾乾後即可使用

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a串味   

何謂「茶壺串味」?串味是指两種茶味串連、混合在一起。為何會如此?主要原因

是不論泡綠茶、普洱或紅茶,都用同一把陶壺來沖泡。因為陶壺的吸水性較高,茶

味較易附着於壺壁,久而久之就會形成「串味」的現象。所以「一把陶壺泡一類茶」

是最好的,不會串味。如果想只用一把壺泡盡天下的各類茶,那麼最好就是選用瓷

壺,尤其內壁上釉的那種,因吸水性幾乎零,就沒有串味的問題

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杯子顏色 

問:有一種杯子,杯內未塗上白釉,只適合有經驗之人使用嗎?

答:杯子內塗白釉,是方便辨識茶湯顏色,是品茶、賞茶人的愛用;內本色的杯子

           〔未塗白釉〕則顯現古樸,但較不利於茶湯的品賞。另外,杯內偏青的杯子用來

        裝綠茶,湯色會顯得更翠綠有春意;偏黃的杯子用來裝紅茶,紅茶會顯得更艶

        紅有喜氣。無關新手或老手,是屬於選擇及風格搭配的問題。

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茶杯衛生

問:有人認為茶杯倒扣在泡茶巾或泡茶盤上不衛生,應用夾子燙杯後使用才衛生,

        對嗎?

答:這種說法有矯枉過正之嫌,茶杯倒扣在泡茶巾或泡茶盤上,直接取用,懷疑可

        能會沾到灰塵,是沒有必要的。空氣中的灰塵,我們每天都會吸入,從一出生

        開始,就無時無刻的吸入,請問要24小時帶口罩嗎?況且一般茶杯在使用前,

        都是經過洗刷乾淨的,泡茶巾或泡茶盤亦是經常擦拭乾淨的,衛生不用擔心。

        我們茶人要學會遵重、信任別人的意識,老是懷疑別人準備的茶杯不乾淨、不

        衛生是不好的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ul 25 Thu 2013 20:59
  • 壺承

壺承為用

問:壺承有固定的格式嗎?

答:八十年代台灣推廣使用不淋壺的泡茶方式,於是壺承應運而生,取代了潮汕泡法

        的茶船。此所謂「壺承」,是指用淺碟或無邊框的墊板,承放茶壺泡茶,以突出

        壺身的線條美感。壺承無種類,因人選用而異,我數年前在坪林茶業博物館表演

         「茶墨飄香」,曾以一方端硯作茶承,頗合文人茶氛圍。故壺承之為用,無固定

        式樣,全由茶人配合茶席主題或喜好而選用,即使一隻破瓦、一片朽木亦無不

        可,搭配之趣、融合之妙,存乎一心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  • Jun 15 Sat 2013 10:46
  • 茶盅

茶盅

問:茶盅是什麼?

答:是用於盛放和分斟茶湯的茶器,亦稱「茶海」、「公道杯」、「勻杯」。古人

事茶未見使用,是現代台灣的發明。其中「茶盅」一詞,是陸羽茶藝中心於1981年

所創制之名稱;「茶海」、「公道杯」是民間喝老人茶者喜用之名稱;至於「勻

杯」是紫藤蘆茶館使用的名稱。

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東坡提梁壺

問:圖示的東坡提梁壺是蘇東坡創制的嗎?

答:那是傳說的故事,有關宋代史料中找不到此項記載。我們應該如此說:東坡提梁

        壺與蘇東坡沒有任何關係,宋代都是喝點茶用碗沖泡,根本不用壺煮泡,這個提

        梁壺,只是後人對一代大文豪蘇東坡曾經在宜興棲身,所作的一種美好記念罷

        了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杯托拿法

問:在別人家喝茶,有些人喜歡用杯托奉茶,請問老師杯托要如何拿才正確?

答:如為圓型小杯托,放在手掌心〔稍為前端之處〕即可;若是長型較大杯托,則以

        拇指與食指握住杯托邊緣、其餘手指輕扶住托底即可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問:上周五與同學到台北書苑喝茶,發覺主泡的茶師,在泡茶過程中有進行「賞茶」

         及「遞壺聞香」的動作。請問老師,此時作為茶客的我,應如何配合做較理想?

答:1.賞茶與遞壺聞香的流程,原係陸羽茶藝中心「小壺茶法」推廣的動作,我過去

            曾寫過一篇「陸羽小壺茶法24則」的教材,特摘錄相關者如下:《泡茶者「識

            茶」完畢後,將茶荷遞給客人「賞茶」:為何客人不是「識茶」而是「賞茶」

      呢?因為客人喝茶扮演的角色是「欣賞」重於「批判」,要您當茶的「朋友」

            而不是作茶的「醫生」「法官」。所以客人只要從泡茶者提供的茶葉、單純

            作外觀與美感的欣賞即可,不宜太多批評,如要表達賞茶心得,宜於茶荷移開

            後,始說話。這是小壺茶法要求茶人「欣賞茶,不只喝茶」的茶道修養。》

           《茶葉在茶壺內悶熱一段時間後,是「聞香」最好的時機,這時泡茶者可遞壺

            請客人欣賞茶香。而客人從剛才「賞茶」到現在的「聞香」過程中,對茶葉品

            質大致己有了解,這時應以該泡茶的等級標準來欣賞,千萬不可拿曾喝過的特

            等茶,來挑剔這泡茶的不是。遞壺的方法,是以「處處為對方著想」為原則,

            如要吐氣或說話,應等壺離開鼻口後始得為之這是小壺茶法要求茶人「就茶

            賞茶」的茶 道精神。》

     2.簡雅茶藝為何捨棄「賞茶」與「遞壺聞香」呢?主要原因是:賞茶時覺得茶葉

           很漂亮、聞香時感覺乾茶很香,亦不等於泡出來的茶一定很香;因此我們認為

          「賞茶」與「遞壺聞香」是多此一舉。而且茶藝的重點精神在於感恩茶,而不

           是執著於茶香;執著於茶香的茶人,是很難躍升成有修為的茶師的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幾把壺才夠用

問:我們學茶藝的人,要擁有幾把壺才夠用呢?

答:壺主要是拿來泡茶用的,通常要買幾把才夠用,那要看您是如何去分配它。如果

        輕、重倍火各一把、陳年茶加一把、備用再加一把,共有四把壺就足夠在泡茶天

       地裡應用自如了。不過,有人說「多一把壺不嫌多,少一把壺心裡難受」,所以

       到底多少壺才夠用,那就請您自決吧!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壺與小壺

有很多人主張茶壺宜小不宜大,認為如此才能泡出最好的茶湯;其實,這是沒經過科學驗證的。我認為應依喝茶人數多寡選用茶壺較合理,當然,過大的茶壺不易泡,所以我建議一般使用六杯量的茶壺最適宜。

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