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煮茶法,早已失傳,我們僅能從文獻中略知一二。據陸羽「茶經」所記,當時的煮茶法是這樣的:

唐1

炙茶:用鐵夾或竹夾夾住餅茶,放在微火上慢烘,使茶身膨脹略呈彎曲即可,然後放入紙囊〔即紙袋〕中冷卻。


唐2

碾茶:將餅茶放入磨臼中研磨,再用羅合〔即篩器〕篩出茶末儲存備用。


唐3

煮茶煮茶需用釜〔即鍋子〕與風爐。風爐多為銅、鐵製釜中煮水。煮水分為三沸,水泡由釜底上冒、微有響聲為第一沸,此時用鹽杓盛一杓鹽投入;再等到釜中邊緣水泡如泉湧般上冒就是第二沸;此時應從釜中取出一瓢湯,然後放入茶末,稍後湯如浪濤般翻滾是為第三沸;此時則需將剛才第二沸所取出的湯倒入,使翻滾的湯止沸。


唐4

分茶:茶煮好後,將之分酌各茶茶碗中,分茶時宜注意「沫」與「餑」要分配均勻〔厚的沫稱為「餑」〕。

【註】餅茶有圓形的、方形的,圓形的餅茶也叫「團茶」或「小」。

 

〔唐代煮茶法表演〕

  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