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宋代點茶法基本上是唐代的延伸,然較唐代進步。其點茶和唐代煮茶有別,最大不同在於點茶法是改用熱水沖調,而非與水同煮。其法如下:
炙茶:片茶〔即餅茶〕先放於清潔的容器中用熱水浸泡,洗去油膏,再以鐵夾夾住,用微火烘
乾。
碾茶:片茶炙乾後,包上白紙擊碎,再進行碾茶,然後用羅合〔即篩器〕篩出茶末,愈
細愈好。
候湯:用湯瓶盛水煮湯〔即煮水〕,用來點沖末茶之用。湯瓶宜小不宜大,小則候湯較
易,點茶注湯時也較易控制出水量。
點茶:用火微拷茶盞〔即茶碗〕,如此點茶時,茶末才較易融於水中。微拷過茶盞後,
用銀匙或鐵匙取適量茶末放入茶盞中。此時就可用湯瓶點沖茶盞中的茶末。方
式有三,一是「靜面點」,即提湯瓶環繞茶盞邊緣沖注,再以茶筅〔竹製,擊打
茶末用〕輕輕擊打,不使茶泡沫浮起。二是「一發點」,即重力沖注,並隨手一
茶筅用力擊打,使 茶泡沫浮起。三是「糊狀點」,即先將茶在茶盞中調成糊
狀,再以熱水沖注,再以茶筅擊打均勻。
【註】宋代片茶圓形、方形的都有,且名目甚多,如龍團勝雪、鳳茶、臘面、白乳...等。
〔宋代點茶法表演〕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