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.前言
簡雅茶藝於2006年在台灣創制完成,其創制目的,並非對現有台灣各流派茶藝形式不認同,而只是單純想追求一個更簡約與雅致的泡茶藝術,好讓有意學習茶藝者,能一學即會,輕鬆自在的樂在茶藝中。
說明:
1.台灣現行茶藝,係由閩粵的工夫茶法演變而來,或加入聞香杯或強調行茶手法…各有其風格。而目前最具完整形
式與學習人數最多者,為陸羽茶藝中心的「小壺茶法」。
2.簡雅茶藝取用「茶藝」之名而不用「茶道」,主要是自1977年開始,台灣茶藝界建議以「茶藝」一詞作為推廣
台灣茶文化名稱,本於呼應此建議而採用之。另就茶事三階段:泡茶、茶藝、茶道而論,認為簡雅茶藝的位階,
尚未達到「茶 道」程度,故以茶藝稱呼之。
3.所謂「茶事三階段」,是指只會泡茶而對茶席藝術等不會或不重視,那就是只具有「泡茶」的程度,在茶事的能
力上,屬小學。會泡茶又懂得茶席佈置等,但僅偏重於外在藝術,那就己具有「茶藝」的程度,屬茶事能力的中
學。既會泡茶、又懂茶藝美感及具有茶藝思想,把泡茶當作一首詩、一幅畫在銓釋,甚至在一靜一動的泡茶操作
中,傳達給人們人生的哲理或生活的正確態度,這就進入了「茶道」程度,屬茶事大學的最高功力。〔簡雅茶藝
是著眼於茶藝,前瞻於茶道。當習此茶藝的人,泡茶己做到返樸歸真,能傳達給人們修身養性的哲理,甚至泡茶
的一舉一動間,都能牽動著人們的心靈,使人深深感動,此時簡雅茶藝就不再是茶藝了,就可改名為簡雅茶
道〕。
二.概說
1.緣起:
現代工商業社會,人們厭倦於每天繁忙的工作,近年來已開始追尋簡雅的生活方式;茶藝亦必如此,找回簡雅的本來眞面目,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同,因此乃創制「簡雅茶藝」。
說明:
茶藝如果仍停留在茶具與規矩一大堆的傳統做法裡,不但擺設與收拾麻煩,而且泡茶變成如同一場嚴肅的考試,怡然自得的泡茶樂趣消失無蹤,這樣的茶藝誰又會喜歡呢?簡雅茶藝去「繁雜」從「簡雅」的目的即在此。
2.釋名:
簡雅茶藝從茶具、茶席、茶法的定位,乃至泡茶、奉茶、喝茶的運作,均一律强調「簡」與「雅」之風格,故取名為「簡雅茶藝」。
說明:
簡雅茶藝的「簡」是指簡約而不是簡漏,「雅」是指雅致而不是華麗。
3.思想:
簡雅茶藝融合道、儒、佛的美學,講求「無為、尚禮、禪心」的茶藝思想:以「無為」泡茶、「尚禮」奉茶、「禪心」喝茶,追求一個簡雅的泡茶樂趣。
說明:
1.當您忙完一天工作,回到家中與家人圍坐一起,邊泡茶、邊喝茶、邊閒話家常或攜帶茶具走到公園、河
邊、草地泡起茶來,自己喝一杯,也奉給圍觀的朋友一杯…,那種那種「無為、尚禮、禪心」的樂趣,
只有身歷其境的人,才能深刻體會。
2.簡雅在學習過程中,要做到不模仿古人,不模仿別人,亦不模仿自己。〔不模仿自己,是指茶藝要不斷
追求進步,不能永遠原地踏步不前。要做到不模仿從前的自己,即今年的我要比去年進步,這個月我要
比上個月好…〕。
3.所謂「無為、尚禮、禪心」,是要您泡茶時,隨順自然,無為而為的輕鬆泡茶;奉茶時處處有禮的歡喜
奉茶〔離席出去奉茶的正確做法是:端茶走到客人面前,眼看客人臉帶微笑奉茶→後退半步,行45度鞠
躬禮→再抬頭眼看客人臉帶微笑→離開〕,喝茶時,心靜、心淨的自在喝茶。
4.特色:
簡雅茶藝的特色有三:茶具簡約化、茶席方圓化、茶法無為化。
說明:
茶具簡約,使用起來方便;茶席方圓,擺設出來具有美感;茶法無為,泡起茶來輕鬆。
三.茶具簡約化
1.茶具簡約旨趣:
茶具簡約化是「求眞」:此簡約是指茶具的實用與够用而言。故省畧奉茶盤、聞香杯、杯托…等,不主張過於繁多、華麗的茶具搭配,以免流於道具展示與造成泡茶者心理上的負擔。
說明:
1.所謂「求眞」,此真就像這首詩句「我問青山幾時老,青山問我幾時閒」一樣,用詞簡之又簡,這就是簡雅茶
藝要追求的「真」。
2.茶具簡約,是要您有餘閒去感受與器物間真實互動的美妙。如果太重視茶具的繁多、華麗與名貴,實非
茶藝本質,亦易造成茶具的「爭奇鬥艷」與「展示多於實用」的炫耀、虛浮負面效果。
2.基本茶具:
簡雅茶具的基本茶具為:壺、盅、熱水瓶各1,杯子4個。與一般茶藝最大的不同是:不使用奉茶盤、聞香杯與杯托。
說明:
1.簡雅茶藝因茶葉事先裝入壺內、去渣拿到廚房處理,所以茶葉罐、水盂、茶荷、渣匙不擺放在茶席上,
而聞香杯與杯托本非必要用具,省略不影響泡茶功能。至於奉茶盤則以茶巾代替。
2.簡雅茶藝不使用奉茶盤,但例外的是參加無我茶會時,要使用奉茶盤,因為那是無我茶會的規定。我們參加此
茶會,入境隨俗,為不破壞人家的規則,只好例外使用奉茶盤。但屬於簡雅茶藝的茶會,如圓緣茶會、奉茶茶會
…仍是不用奉茶盤的。
3.茶具搭配:

壺盅杯的搭配應注意大小相稱、型制及色澤協調 。
說明:
1.壺盅杯的搭配,以彼此間能否凸顯「美感」為主要考量。
2.成組茶具搭配固然沒題,但陶壺是否可搭配瓷盅、瓷杯?不同顏色的壺、盅、杯能否配對?如能協調,
是允許的。
4.茶具選用:
壺與盅:要選用斷水良好者〔盅要裝有不鏽鋼濾網的那種〕。
熱水瓶:要選用保溫良好的進口產品,而容量1000cc者最適用。
說明:
1.斷水良好的壺.盅與裝有過瀘網的盅,天仁茗茶各門市部或陸羽茶藝中心〔台北市衡陽路64號3樓〕均有
售。
2.進口熱水瓶,象印牌是最佳選擇。
四.茶席素雅化
1.茶席素雅旨趣:
茶席素雅化是「求美」:此素雅是指茶席深層次與心靈共鳴之美而言。因此不主張過於艷麗、貴氣的茶席,以免給人「富貴豪門」的感覺,而失去茶藝的親和本質。
說明:
1.所謂「求美」,此美就像這首詩句「少年一段風流事,只許佳人獨自知」一樣,意境之美是美在不言中、美在
言詞外,這就是簡雅茶藝要追求的「美」。
2.茶席素雅,是要您揚棄表象漂亮的庸俗觀念,而追求茶席內在之美。此美,是「詩中有畫,畫中詩」、是美在不知不覺中。
2.基本茶席:
素雅茶席之基本型式為:方型、圓型與長方型。
說明:
1.因所佔空間不大,不管在餐桌上、書桌上、小茶几上擺設使用,或攜帶外出泡茶,都十分方便。
2.泡茶巾顏色,可隨茶葉種類搭配:如泡綠茶、包種茶、凍頂茶、高山茶使用綠色泡茶巾,泡鐵觀音茶、
普洱茶使用咖啡色泡茶巾,泡紅茶使用紅色泡茶巾…。
3.基本裝飾:
熱水瓶:可用竹編〔或布〕包裹美化。
蓋置:可用黑色不織布包裹瓶蓋製成。
茶巾:可用黑色不織布剪裁、內黏合薄木板而成。
字畫貼:書寫文句或繪圖擺放於茶席上作裝飾用。
說明:
1.插花、焚香、掛字畫,一律省畧。
2.茶席不插花理由是基於花錢買鮮花稍嫌浪費,如改用野花平放於茶席作裝飾用〔非瓶插〕是允許的。
五.無為化旨趣:
1.茶法無為化
茶法無為化是「求善」:此無為是指茶法的易學與輕鬆而言。以盪壺、試茶、稀釋來調整茶湯,反對過多花招與規矩約束的泡茶方式,以免使得泡茶的悠閒樂趣,破壞無餘。
說明:
1.所謂「求善」,此善就像這首詞句「月滿西樓,花自飄零水自流」一樣,大自然界的月與花及水,都是隨順自
然的無為在運行,這就是簡雅茶藝要追求的「善」。
2.茶法無為是要您輕鬆去享受泡茶的樂趣。此無為,是指依從人體自然反應之動作,無為而自然而為。强
調鬆、靜、圓、 柔、韻、綿手法。
2.茶葉用量:
密實茶類〔如高山茶、鐵觀音、龍井、紅茶、普洱等〕:裝平壺底量。
膨鬆茶類〔如包種茶、白亳烏龍等〕:裝半壺量。
說明:
1.泡茶開始前〔即客人未到達前〕,主泡者〔主人〕應事先將茶葉裝入茶壺內。
2.茶葉密實者裝平壺底量、膨鬆者裝半壺量,那只是原則,如沖泡的次數少於五泡者,仍應符合經濟效
益。即:這壺茶只準備泡二泡,那您放少許茶葉即可,浸泡時間拉長一些就可將茶泡好,不要放太多
的茶葉造成浪費。
3.灌熱水溫度:
葉茶類〔如高山茶、鐵觀音等〕:使用90度c以上水溫。
芽茶類〔如紅茶、白毫烏龍等〕:使用90度c以下水溫。
說明:
1.一律使用熱水瓶泡茶。為何使用熱水瓶?因為熱水瓶保溫效果良好,縱使至整瓶熱水用完,其降溫幾乎
不到5度,使泡茶者易於控制水溫將茶湯泡好。至於煮水壺,保温差、降溫快,電水壺則有電線牽絆,
使用上都有其難克服的缺點。
2.如何判斷水溫?如您經驗不足,可到文具店買支水溫計來練習測試即可。
4.浸泡時間:
第一泡:1分鐘多一點。
第二泡以後:隨沖隨倒。
說明:
1.茶葉浸泡時間第一泡1分鐘多一點,係告訴您大概的控制時間,而非叫您眞的去計時。
2.如茶湯濃度不夠或不理想,用停壺、試飲、稀釋等方法來補救。所謂「停壺」,就是將壺放在茶巾上,停 置一些時間,讓茶湯變濃。
5.裝〔換〕茶葉:
一律在茶葉罐放置處操作。例如您的茶葉罐擺放在客廳桌上,那就在客廳桌上置茶即可。
說明:
因為那個地方最方便,不必拿進拿出增加麻煩。
6.灌熱水及去渣:
熱水瓶灌裝熱水:在煮水處灌裝。
茶渣清理:將茶壺拿到廚房去處理。
說明:
亦如同前條理由,在煮水處灌裝熱水、茶渣在廚房清理最為方便。
7.茶巾使用:
茶巾內應夾藏一塊小紙巾〔摺成小方塊〕,供擦拭茶水之用。至於茶巾本身,僅供壺、盅運作時承托及停壺之用。
說明:
因為紙巾吸水性佳,用畢即丟,符合衛生要求,如此亦可省去茶巾要時時洗滌的麻煩。
8.熱水瓶握法:

一律用左手,小熱水瓶單手握、1000cc熱水瓶雙手握。
說明:
左手握熱水瓶、右手持壺與盅,左右手分工,作用是凸顯安詳氣氛與產生均衡美感。
以穩妥、安全、美感為要求。小杯以單手握即可,食指與拇指握住杯口1/2處。
說明:
一切不安全與不美的握法,都應避免,包括手部僵硬、動作不柔、節奏過快…等。
10.泡茶前準備:

無為茶法在泡茶開始前,要做好下列準備工作:
〔1〕熱水瓶及壺:裝妥熱水與茶葉。
〔2〕如要温壺、温盅〔亦可省略〕:將温壺的水倒入盅內,再將盅拿到廚房倒掉水,然
後壺內裝妥茶葉即可。
〔3〕正式場合泡茶服裝:如能男著唐裝女穿鳳仙裝最好,且還要注意與茶席的搭
配〔如茶席是咖啡色系列,又是泡鐵觀音,您若穿翠綠色的服裝就不搭配了〕。
〔4〕泡茶者儀容:女不宜濃妝艷抹,口紅以透明無色者為佳,項鍊、大耳環、手鐲
不宜戴,以免踫觸到茶具,如係長髮,不可任由它散亂披肩。男不宜領帶飄盪,
應使用領帶夾夾妥。
說明:
準備充分是效率的基礎,也是「有備無患」最好的作為。
11.泡茶流程:
泡茶開始時,主泡者〔主人〕就位,依下列流程進行:
〔1〕將茶具調整至定位:其中杯子固定擺置4個,如喝茶人少於4位,多餘杯子應拿掉。
〔2〕檢查自己的坐姿與心情:坐正,身心放鬆,然後眼睛巡視一下客人,千萬不要
埋頭不看客人一眼,那是不禮貌與沒誠意的做法。
說明:
整齊與心閒,是切入美感的第一步,身心鬆靜,是使自己從緊張中解脫出來最佳良方。
〔3〕左手扶住熱水瓶,右手拇指與食指將瓶蓋轉開〔在下緣處,不可抓住蓋頂轉開〕→瓶
蓋開口朝下,緊貼熱水瓶放置〔此時扶住熱水瓶的左手暫不拿開〕。
〔4〕左手移到熱水瓶開關處,按開熱水瓶開關〔儘可能不要有聲響〕→同時右手順勢打
開壺蓋,壺蓋置於壺與盅正下方之「蓋置」上〔移動壺蓋的動作,不可直線,要稍有
弧形〕。
〔5〕左手握熱水瓶〔如係1000CC的熱水瓶,建議雙手握〕倒熱水入壺〔八分滿〕→熱水瓶歸
位後隨即關掉開關、右手將壺蓋蓋上。
〔6〕然後雙手輕握拳,置於茶席上靜待〔靜待期間,主泡者靜坐無語或輕聲介紹其今日所泡的
茶葉特色、滋味、香氣等均可〕→茶葉浸泡適當時間後,右手打開盅蓋,將盅蓋置於
壺與盅正下方之「蓋置」上。
〔7〕提壺倒少許茶湯入盅〔先提壺放於茶巾上,握好後再倒茶入盅,要有起承轉合之美,其要訣
是:「輕輕提起、温柔放下」,倒茶高度約5~8公分〕,觀察茶湯濃淡度→如覺得茶湯太
淡,則將壺置於茶巾上「停壺」,使茶湯變濃〔「停壺」動作要輕柔自在〕 。另茶湯
太濃怎麽辦?再倒回茶壺內浸泡稍嫌不雅,故不要如此做,如無把握應在「停
壺」時,將茶湯盪得稍濃一點無妨,倒入盅內再作稀釋處理。
〔8〕「盪壺」好了後,再將茶湯全部倒入盅內→此時翻開自己杯子〔在茶巾之右側〕。
〔9〕倒少許茶湯〔半杯少一點〕試飲〔試飲要處理得如同水過無痕或秋葉落地般的自然,才不會讓
人覺得怪怪的〕→試飲結果茶湯太濃:取熱水瓶沖水入盅稀釋〔右手握熱水瓶上方而左
手在下方,移到茶盅處倒水入盅,移動熱水瓶時,要經過胸前正中央,復位時亦如此〕,稀釋後
還可再試飲,直到濃度適當為止。
〔10〕將泡茶巾上的杯子一一翻開〔杯子由左至右翻起,手法要柔順,要有如春去夏來、夏去秋
來…的連綿感覺〕→然後分茶〔八分滿,由左至右倒起,亦要有如跳棋般的輕柔與利落感
覺〕。
〔11〕最後將每杯茶〔最右杯開始〕遞送至客人面前,伸手向客人示意或輕聲說:「請
用茶」,然後再喝自己的一杯茶〔第一道茶由主人奉上,其後各茶則由客人將杯子放在
泡茶巾前,再由主人斟茶。茶會結束時,客人應將用過的杯子一一送回泡茶巾前,如有口紅印
應先擦拭掉,主人待客人離開後再拿到廚房清洗〕。
補充:
〔1〕茶盅歸位時,要先沾茶巾一下。
〔2〕泡茶者喝畢茶湯時〔含試茶〕,杯子亦應沾茶巾一下再歸位。
〔3〕奉茶右側為尊,故右杯先奉。
【附】簡雅茶藝要義:
1.名稱:簡雅茶藝〔因強調「簡」與「雅」得名〕。
2.思想:無為、尚禮、禪心〔以無為泡茶、尚禮奉茶、禪心喝茶〕。
3.特色:茶具簡約化〔求真→省畧奉茶盤、聞香杯、杯托〕、茶席素雅化〔求美→基本茶席為方
型、圓型,以「字畫貼」取代茶掛〕、茶法無為化〔求善→盪壺、試茶、稀釋〕。
4.茶境:追求一個簡雅的泡茶樂趣。
〔無為茶法示範 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