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的茶葉,傳自中國唐代,唐順宗永貞元年〔西元805年〕日本最澄禪師來我國天台山國清寺留學,回國時帶回茶種,栽於近江〔今滋賀縣境內〕的台麓山,是為日茶之始。而日本「抹茶道」,源於宋代的「點茶法」。南宋末期(公元1259年)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「徑山禪寺」求學取經,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,回國時,並將徑山茶的碾研方法及茶具等帶回日本,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。日本「類聚名物考」對此有明確記載:「日本茶道之起…南浦昭明由宋傳入。」日本「本朝高僧傳」也有:「南浦昭明由宋歸國,把茶台子、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」的記述。到了日本豐臣秀吉時代(公元1536~1598年,相當於我國明朝中後期),千利休禪師總結出日本「抹茶道」整個形式,但這個形式,顯然還是融入了一些宋代「點茶法」的做法。所以,我們可以這樣說:日本茶道不是原創,是引用宋代茶法改良而成的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