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情

簡雅茶所說的「物情」,是指對物的情狀、對物的感情而言。其出處為三國魏嵇康《釋私論》:「情不繫於所欲,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。」在茶藝運用上,我們常說「取壺要輕輕提起,溫柔放下」「握杯如同抱起嬰兒,無比的輕柔」「倒茶入杯有如跳棋般俐落與韻律」…. 這些,無非是告訴我們,與物的互動要有感情,處處以生命體視之,操作起來才能呈現出生命的景緻與美感的律動。   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門外

我們常聽人說,某某茶人的茶藝,仍停留在「門外」,或某某茶人的茶藝,已登堂入室進入了「門內」。此「門外」與「門內」何所指?先說「門外」,有人學了茶藝多年,可是泡茶技藝與茶思想、茶知識平平,甚至缺乏,因此泡茶時,總是使用一些名貴的茶具,把茶席佈置得花枝招展,以吸引別人目光,可是明眼人一看,熱鬧有餘而美感不足,無法感動別人,這樣的茶人就是屬於「門外」,意指仍徘徊於茶藝門外,根本未進入茶藝核心。再談「門內」,此種茶人,他的茶席講究思想與主題的傳達,後簡樸中散發意境,泡茶手法與茶具間是互融契合的、是有「物情」的其真在於簡樸素雅,其善在於不著刀斧痕跡,其美在於如詩如畫所以,此種茶人我們會說他已進入茶藝大門,登門入室的「門內」茶人了。

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不模仿古人

茶藝追求的道路,強調「不模仿古人,不模仿別人,不模仿自己」是何意思?為什麼?先談「不模仿古人」,因為古人已遠去,古代的茶藝形式與生活,與現代不盡相同,所以參考可以,模仿則不宜。「不模仿別人」是希望跳脫出別人的影子,找到屬與自己的茶藝風格,否則永遠停滯不前,所以不宜模仿別人。至於「不模仿自己」,是指追求進步,亦即今天的我要比昨天更進步,不能滿足於我昨天的茶藝,要不斷改進與創新,突破現狀,所以不宜模仿自己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中秋思念卡

彩雲追月,桂花飄香!在人生的月圓裡,每一階段都有一些好朋友,但隨時光流逝,總是漸行漸遠,友誼雖不至散失,但相聚共話的機緣遞減了;這時只好用懷念重拾過去記憶,用思念遙向遠方傳送祝福。今夜,一輪明月照大千!一時千載,千載一時;多少思懷盡在這圓圓的月中。值此中秋佳節,讓我舉起這杯誠摯之茶,敬向遠方:我的朋友!想您念您,不管您我是否常相遇或久未謀面、甚至遠隔天涯,我的關懷與思念總是一縷永不中斷的絲線啊,寄與明月帶去我無盡的祝福,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!祈祝您闔家團圓、幸福平安、健康美滿

  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最見不得人的事

四個在茶葉公司不同部門上班的同事,某日不約而同到墾丁度假,彼此談得很投機,因此大家同意將自己在公司裡最見不得人的事,絕不掩飾的說出來。

甲說:「我最見不得人的事,就是每天會偷公司一些茶葉回家。」

乙說:「偷喝董事長的冠軍茶,就是我最見不得人的事。」

丙說:「我承認清點公司庫存茶葉時,我會以多報少,將剩餘的通通中飽私囊,這應該算我最見不得人的事吧。」

最後輪到丁說了,可是他遲疑良久始終不肯說。其他三人認為這樣實在不公平,不斷逼迫丁要說出來。丁很無奈,最後只好說了:「我最見不得人的事,就是喜歡打小報告。我現在恨不得馬上跑回台北公司,將你們剛才所說的事,一一向董事長報告。」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秋節前夕,我們簡雅茶友會於927晚在碧潭吊橋下舉辦奉茶茶會,微風習習,吹過潭面,出現了第批遊客,「歡迎來喝茶!」三兩遊客搞不清狀況,不敢喝我們的茶;第批遊客走過,問道:「你們是賣茶的嗎?「不是,我們是免費奉茶給大家分享的!」「有這等好事?太好了,我喝一杯!」於是,遊客漸多,喝茶、喝茶舉杯邀明月,正是茶香飄滿天:

s01  

s02

s03  

s04

s05

s06

s07

s08

s09

s10

s11

s12

s13

s14

s15

s16

s17

s18

s19

s20

s21          

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茶頭

茶頭原是指在佛像前獻茶或煮茶待客之役僧,後來對茶館、賭場中沏茶抹桌之工役,亦稱為茶頭。簡言之,是指專職泡茶、供茶的工役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人得味

 此詞句出自明代陳繼儒之「岩棲幽事」一書。古人品茶,創造了多樣方式,有獨飲、對飲、品飲、聚飲。其中「一人得神」指獨飲,寒夜泡茶獨飲,可領悟茶之神韻;「二人得趣」指對飲,好友二人促膝而飲,談茶話禪,妙趣十分;「三人得味」指聚飲,三人共飲是喝茶的最佳組合,可增添熱鬧氣氛,可感受濃濃的茶真味,樂在其中。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壺與小壺

有很多人主張茶壺宜小不宜大,認為如此才能泡出最好的茶湯;其實,這是沒經過科學驗證的。我認為應依喝茶人數多寡選用茶壺較合理,當然,過大的茶壺不易泡,所以我建議一般使用六杯量的茶壺最適宜。

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薄杯與厚杯

有人主張喝茶用薄杯,理由是薄杯質感細膩、較有柔雅之美,但其缺點是燙手、易破。故茶杯不宜太薄,但太厚也不宜,求其適中,稱心順手,耐看耐用,這樣的才是理想的茶杯。 

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